关于视频制作动作捕捉历史谱系
浏览:25 来自:东莞视频制作 发布时间:2023-06-27 09:38:18拍摄时特效师使用了全尺寸的机器人模型,通过遥控、机械操作等方式使其运动起来,但这种技术的缺点是角色的动作不是特别流畅,设计制作难度大,操控复杂。 1990年的《全面回忆》是首次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片中使用该技术的镜头仅有几秒钟,即施瓦辛格饰演的男主角经过X射线时的镜头,由Motion Analysis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当时的动作捕捉设备还是有线的。 动作捕捉历史谱系 追溯时间动作捕捉技术,要回到27年前的1990年,动作捕捉技术首次运用到一部电影长片中,即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全面回忆》。
而讲起它的前世,如果剔除电脑技术的因素,则是机械模型,以斯坦·温斯顿为代表的特效师所制作的机械模型——《终结者》(1984)。《指环王》中经典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安迪·瑟金斯 饰)诞生。时至今日,动作捕捉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回头看10多年前的咕噜,仍不得不佩服塔工作室当年的实力,以及安迪·瑟金斯的卓越演技。 《指环王》的动作捕捉流程跟《星战前传1》一样,安迪·瑟金斯先跟其他演员一起去片场表演,然后回到维塔工作室的动作捕捉棚,一个人重演一遍咕噜的动作,动画师们将动作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处理便制作出了那个神神叨叨、精神分裂的咕噜。 当年的动作捕捉技术还只能处理头、四肢这些大的身体部位,对于咕噜的面部表情,动画师不得不对照着安迪·瑟金斯的表演去手工制作。 而到了原班人马制作2005年的《金刚》时,面部表情的捕捉已经实现,我们这才看到大猩猩那细腻而丰富的表情。 而到了2008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出现又让人对动作捕捉有新的认识。
之后的《泰坦尼克号》(1997),这是用动作捕捉创建CG群众演员。 1996年,詹姆斯·卡梅隆制作《泰坦尼克号》时,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并由此生成了一大群形态各异的CG人物,观众看到的沉船场景中大多数乘客都是CG的,这比找上千名群众演员要省时省力得多。 1999年的《星战前传1》中,阿梅德·贝斯特参与了片场拍摄和表演,然后在专门的动作捕捉棚内表演,供动画师采集动作,而后动画师制作的虚拟动画角色又被放回演员在片场拍摄时所在的位置。 2001年《指环王》的出现成为动作捕捉技术发展的分水岭。 导演大卫·芬奇坚持认为不能由多名演员扮演不同时期的本杰明,这样看上去会很不连续,因此他决定借助CG特效技术,而特效团队Digital Domain由此创造了影史上最接近真实的CG角色——准确来说是一个CG头部。 2009年,一部旷世奇作《阿凡达》问世,它在电影技术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 上一个:企业专题片制作中谋划以及创意是首要事项
- 下一个:深圳产品宣传片视频制作